?《FFmpeg開發(fā)實戰(zhàn):從零基礎到短視頻上線》一書的“3.4.3 把原始的H264文件封裝為MP4格式”介紹了如何把H.264裸流封裝為MP4文件。那么在網(wǎng)絡上傳輸?shù)腍.264裸流是怎樣被接收端獲取視頻格式的呢?前文指出H.264流必定以“SPS幀→PPS幀→IDR幀”開頭,接下來就來驗證是否確實
《FFmpeg開發(fā)實戰(zhàn):從零基礎到短視頻上線》一書中介紹了如何將H.264裸流封裝為MP4文件。但在網(wǎng)絡上傳輸?shù)腍.264裸流是如何被接收端獲取視頻格式的呢?本文將探討這一問題。
雷霄驊雷神編寫的H264分析器是本文使用的工具。該軟件的初始界面如下圖所示:
單擊文件路徑欄右邊的打開按鈕,在彈出的文件對話框中選擇某個H.264裸流文件,再單擊界面右下角的開始按鈕,分析器便開始分析H264文件的內(nèi)容格式,分析后的結果界面如下圖所示:
從分析結果可見,H.264裸流的開頭三幀果然是“SPS幀→PPS幀→IDR幀”。單擊列表中的某個幀,界面右側會顯示該幀的詳細字段信息。
然而,分析器只能讀取H.264裸流文件。如果讓分析器讀取MP4文件,就無法正常讀出各幀信息。那么流媒體服務器又是如何將MP4文件轉化為H.264裸流的呢?
以ZLMediaKit為例,它在向推流序列插入I幀時做了特殊處理,一旦出現(xiàn)I幀,就自動插入SPS與PPS等配置幀。具體代碼在ZLMediaKit框架的ext-codec/H264.cpp,查看該源碼的H264Track::inputFrame_l函數(shù),找到以下的代碼片段,可見程序在判斷關鍵幀之后調(diào)用了insertConfigFrame函數(shù)。
找到insertConfigFrame函數(shù)的定義代碼如下,函數(shù)內(nèi)容依次插入了SPS幀和PPS幀:
由此可見,ZLMediaKit在每個關鍵幀前面都額外插入了SPS幀和PPS幀,確保H.264裸流維持著形如“SPS幀→PPS幀→IDR幀”的隊形。如果不添加SPS和PPS,客戶端在拉流時會報錯。
只有加上SPS與PPS,客戶端才能正常拉流解析數(shù)據(jù),才能正常渲染視頻畫面。
更多詳細的FFmpeg開發(fā)知識參見《FFmpeg開發(fā)實戰(zhàn):從零基礎到短視頻上線》一書。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