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進點后,通常都是多人vs多人的交火,因為地形非常開闊,要注意護盾類技能的釋放時機,盡量等到己方大部隊跟進后開啟護盾吸收敵方火力。其次目標一定要明確,集火要同步。
此時防守方在外或者高臺防守的防守方迫于點內壓力要進點對打,一定要注意報點,防止繞后,輔助的身邊最好跟隨一個輸出位保護。
防守方策略:
面對進攻方大部隊進點,關鍵在于迅速調整站位,點內人員要適當匯合,保護輔助。
高臺上的輸出人員不要急于下樓,因為高臺的視野跟騷擾輸出會讓純地面的進攻非常難受。
所以最好的應對就是輸出位依舊在原本的高臺防守點輸出,有分散在外圍的人員從后偷襲,占點不到2分一不要輕易下樓,前方正面火力輸出,后方合圍的隊友騷擾給壓力補刀。
2號進攻路線分析
大門集結,抱團左邊小房間進入,上樓梯至A3平臺。
路線優(yōu)缺點
優(yōu)點:倆個小血包可以救急,出口多撤退及時,占領A3平臺獲得高臺視野優(yōu)勢。
(紅框走廊輸出和A3平臺火力相互配合,在限制敵人的同時爭取占點)
缺點:人員易分散,容易被前后夾擊。
(在房間內被前后攔截,或者是后方人員趕往A3的途中被攔截擊殺,可能導致攻勢一直中斷)
地形攻防分析:
線路較長,左邊房間可以掩護,多條通道有利于撤退。行進路線上有倆個小血包可以提供給突擊隊員一點續(xù)航。
左側路線可能要面對防守方在A3高臺上的壓制,但占領A3平臺后可以對防守方進行反壓制。
室外紅框走廊只有部分掩體,并且正對點內,往往難以作為突進的選擇,而A3平臺則更適合突進,但平臺太過于暴露,往往忽略來自點內和四周的敵人。所以左邊進攻路線的重點就是室外和A3平臺的互相配合。
進攻方策略:
進攻方的重點首先是要排除來自A3平臺敵人的傷害,正門左邊迅速進入,留意門內的秩序之光炮臺或者狂鼠的榴彈傷害。相較于右邊,左邊的路線更長一些,倆個不連貫的房間使得它有多個出入口,在利于進攻方撤退的同時也利于防守方包圍。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