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主要利用抗體試劑(即動物體內產生,針對特定物質的抗體)能和目標物質牢固結合的特性,用抗體試劑去“捕獲”尿液中潛在的興奮劑代謝產物,隨后再將“捕獲”結果用特定方法讀出。
不幸的是,尿液內的物質有時可能會干擾抗體的正常工作(例如直接和抗體結合,制造興奮劑被“捕獲”的假象),從而導致檢查結果出現(xiàn)錯誤。
例如常用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其在服用后排入尿液的代謝產物,就會干擾大麻尿檢的準確性,甚至有患者因此而在警方的“掃毒行動”中不慎中招。
另一種情況則是,有些被用于興奮劑檢測的指標,會在患有疾病時出現(xiàn)異常,而且尿檢技術并沒有能力分辨指標異常的具體成因。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莫過于今年德國足球甲級聯(lián)賽上的一起烏龍事件:在該比賽的升級附加賽開始前,法蘭克福隊的副隊長馬科·魯斯的尿檢結果為陽性,他的尿液中被檢測出含有大量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種在懷孕、服用興奮劑或患有睪丸癌時,人體會大量分泌的激素),但經過隨后的全面檢查,魯斯的確沒有服用興奮劑,是他所患的睪丸癌直接導致了尿檢的陽性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興奮劑檢測雖然能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做出正確判斷,但也有諸多偶然因素(如疾病、藥物)能夠干擾它的檢測效果,運動員因偶然而誤服興奮劑的事件也并不少見。
雖然說尿檢出問題“只因一根火腿腸”可能會有些夸張,但這也并非噱頭或是狡辯理由。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