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大片原始荒野地區(qū)被毀,面積約是阿拉斯加的2倍,約為330萬平方公里。這些荒野地區(qū)的延伸范圍,從亞馬遜雨林到非洲沙漠再到北方針葉林。如果荒野繼續(xù)以當前速度消失,那么在100年之內,地球上可能不再有原始荒野存在。
在被毀的原始雨林中,亞馬遜雨林損失幾乎占了1/3。在很大程度上,砍伐當地森林是為了給放牧牛羊的草地騰出空間。巴西政府已經采取措施,減緩亞馬遜雨林砍伐速度,但其依然是全球原始荒野消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非洲中部的原始生態(tài)系統也損失了14%,那里是許多大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比如大象等。與單一物種滅絕相比,原始荒野棲息地被破壞對調節(jié)和保護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系統傷害更大。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家詹姆斯·沃特森(James Watson)同時也是生態(tài)系統保護的積極倡導者。他說:“現在還沒有任何政策保護這些荒野地區(qū),它們正淪為廣泛開發(fā)的犧牲品,我們可能只剩下10到20年時間來扭轉這種趨勢。”
在研究中,對原始荒野的定義是指那些自然生態(tài)系統保持相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不受人類干擾的地方。土著居民生活的原始生態(tài)系統,被認為對荒野的破壞性很低。這很容易理解,依然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例證就是亞馬遜盆地。在這項研究進行期間,那里的試點從1.8平方公里縮小至1.3平方公里。
這對物種的傷害是巨大的,因為亞馬遜雨林擁有非常密集的生物多樣性,且有很多當地特有的物種。在大西洋另一側,西部剛果盆地的低地森林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原始荒野。
有許多政府保護荒野的舉措,比如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將夏威夷的海洋保護區(qū)擴大到129萬平方公里。可是,在研究期間被指定為環(huán)境保護區(qū)的面積為250萬平方公里,而全球荒野卻損失了330萬平方公里。在全球范圍內,原始荒野的面積依然在不斷減少。
不幸的是,這些未開發(fā)生態(tài)系統在被毀后無法被取代。一旦被毀,曾經的森林、野生動植物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就會消失。這導致被毀荒野再也無法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這些原始環(huán)境能為全球帶來諸多好處,比如生物多樣性、碳固存、為當地社區(qū)提供資源、充當人類影響的參考點等。原始生態(tài)系統還可充當過濾器,限制大氣中的碳濃度、減少空氣污染,在很多方面可抑制人類造成的環(huán)境變化。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