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技術已經成了制約移動設備和電動汽車取得革命性突破的一大瓶頸,但是有望解決這一問題的新型電池卻很可能首先被用于吸塵器——總部位于美國密西根的電池公司Sakti3獲得了來自吸塵器廠商戴森(Dyson)的1500萬美元投資,而該公司的技術能讓電池容量達到現有最佳電池的兩倍,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Sakti3已成立7年,由前密西根大學工程系教授安·瑪麗·薩斯特里(Ann Marie Sastry)領導,其投資者還包括風投機構Khosla Ventures和通用汽車。公司研制的新型電池采用固態(tài)薄膜沉積技術和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生產工藝,已經建成了試點生產線。
眾所周知,新型電池技術很難走向市場,但是Sakti3的電池達到工業(yè)級生產規(guī)模時,就有望變得比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等設備的傳統(tǒng)充電式鋰電池更普及。
戴森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承認,他認為戴森所持的Sakti3股份可能有一天價值會超過戴森自身。他還表示戴森將在未來兩年內推出四大類、100種新產品,但并未透露關于產品類別的具體信息。此外,戴森也與英國的大學合作,投資機器人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我們可以推測,該公司未來的產品線很可能會包含更多自動功能以及融入更多智能家居和聯網功能。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電池專家、材料科學教授凱文·瓊斯(Kevin Jones)指出:如果電池蓄電量能像Sakti3提出的那樣多,那么電動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就有可能與普通汽車相同。而且固態(tài)電池還有另一項優(yōu)勢——在事故中損壞時不易爆炸或起火。
其實固態(tài)電池已經存在,只是它們往往很薄,尺寸僅夠用來為微芯片提供斷電時的備用電能。如果使用現有技術制造足以為智能手機供電的固態(tài)電池,其成本會達到1.5萬美元,而足以為汽車供電的固態(tài)電池成本更是達到令人咋舌的9000萬美元。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