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證實這種準晶體形成于45.7億年前,當時正值太陽系形成初期。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種具有“禁用對稱性”(forbidden symmetry)晶體曾被認為不可能在自然界形成,它被稱為“準晶體(quasicrystal)”,存在于俄羅斯東北部偏遠地區(qū)一塊45億年前隕石中。最新研究能夠幫助科學家發(fā)現像這樣的神秘物質如何形成于宇宙環(huán)境。
這項發(fā)現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小組負責的,是迄今發(fā)現的第二個天然自然準晶體,之前發(fā)現的第一個準晶體也存在于這個隕石中。據悉,2009年該研究小組發(fā)現了第一個天然準晶體,研究人員認為該結構過于脆弱,很難通過自然過程形成。
研究小組負責人保羅-斯藤哈德(Paul Steinhardt)博士說:“發(fā)現第二個天然形成的準晶體證實該物質是自然形成,并且在宇宙時間等級下保持穩(wěn)定!毖芯繄蟾嬖敿殐热莅l(fā)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報告》雜志上。
斯藤哈德博士稱,該發(fā)現有助于發(fā)現其它類型天然形成的準晶體物質。準晶體非常堅硬,具有較低摩擦力,阻熱性較好,它們成為飛機、不粘鍋等最佳保護涂層材料。最新發(fā)現準晶體結構較為特殊,類似于10個扁平有邊圓盤疊放成一個圓柱體,這種結構不可能出現于普通晶體。
像這樣“禁用對稱性”晶體可在實驗室制作,直到2009年斯藤哈德博士和研究同事報告發(fā)現首個天然準晶體,它存在于俄羅斯楚科塔地區(qū)采集的巖石樣本中。
研究人員證實準晶體來源于一塊大約45.7億年前形成的隕石,當時正值太陽系形成。目前分析發(fā)現準晶體是由鋁、鎳和鐵構成,通常在地球礦物質中它們是無法組合在一起,因為鋁很快會氧化,阻止與鎳和鐵結合在一起。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探索這種物質是如何形成的,斯藤哈德博士說:“我們知道它出現于隕石碰撞,溫度達到727-927攝氏度,壓力是大氣壓數十萬倍,但是這些條件仍不足以揭曉其形成之謎。我們希望知道是否準晶體是罕見的,還是普遍存在于宇宙,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否也存在于其它恒星系統(tǒng)。”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