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的局限和無反的興起
反光鏡的主要優(yōu)點有二。首先,它讓取景和成像可以共享同一光路,是膠片時代最接近“所見即所得”目標的相機結構。你用單反相機拍照時不會出現忘記摘鏡頭蓋的錯誤;但在用旁軸相機拍照的時候,卻有可能拍到一堆全黑的照片。其次,反光鏡實現了取景、成像、測光、對焦各個模塊獨立工作,減少了拍攝時的延遲。得益于這兩個優(yōu)點,“單反”成為膠片攝影時代最主流的相機結構。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單反”也不例外。它的最主要缺點同樣有兩個:體積和震動——反光鏡本身需要占用一定空間,同時在拍攝照片是反光鏡的起落也會帶來震動和噪音。
除此之外,單反相機還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對焦誤差。自動對焦模塊實際測量的是通過鏡頭、穿透主反光鏡、經副反光鏡反射后的光線,而不是最終落到成像介質上的光線。這就要求整個結構具有很高的精度。生產加工中的誤差,日常使用中的磕碰震動都有可能破壞單反結構的精度。特別是在4000萬、5000萬高像素時代,微小的誤差也會被放大出來。在今天,中高端單反相機普遍加入了AF微調功能,但這只能算是一種補救辦法,治標不治本。
▲自動對焦模塊位于反光板下方
2008年9月,松下DMC-G1的登場拉開了無反時代的序幕。到了2013年10月,索尼全畫幅微單A7、A7R的出現,讓無反相機擁有了與高端單反相機相同的畫質基礎。在今天,單反、無反、固定鏡頭相機已經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再見單反,你好微單
從膠片單反到數碼單反,相機的結構并未發(fā)生太大改變,感光元件只承擔了“成像”一個作用。而在無反相機中,感光元件則身兼多職,不僅手握對焦、測光、成像大權,偶爾也會客串下“快門”的作用。因為功能上“All-in-One”,相機可以更輕薄、更小巧、更便宜。因為沒有反光板,拍攝中就沒有明顯的震動和噪音。因為感光元件直接負責對焦功能,所以高像素下的對焦精度也能得到保證。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