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大事頻發(fā):微軟擁有了第一個網站。蓋茨登上了《連線》雜志封面。美國政府對微軟展開了反壟斷調查。但是對比爾蓋茨個人來言:這一年他的大事件應該是花3000萬美元購買了達芬奇的《萊切斯特手稿》。在看這個手稿的時候,他會暗地里將自己與達·芬奇相比較嗎?
1995年,在他四十歲那一年。他成為了全球的首富,那一年Windows 95的出現(xiàn),象征著微軟如日中天。
1998年,隨著捆綁IE,及一系列反壟斷的指控。比爾·蓋茨的名聲從“電腦金童”變成了“寡頭資本家”“壟斷推手”。面對鏡頭,他時而強硬,時而傲慢,時而不屑,時而狡黠,頗有點梟雄的影子。
2000年,當他的老對手,喬布斯重回蘋果為科技界帶來風暴的時候。蓋茨選擇了急流勇退,在壟斷風波度過之后,蓋茨辭去了CEO的職務。此后的他雖然還有董事長身份,但很少干預公司運營,專注于慈善事業(yè),F(xiàn)在他是CEO納德拉的首席“技術顧問”。
和擔任微軟CEO時期的咄咄逼人不同,在退休后,他的臉也變得和藹起來。他與梅琳達一起運營慈善基金,從消除在世界偏遠角落的疾病,到為窮人研究更廉價的食物,他都盡心盡力。蓋茨還捐贈了數(shù)百萬來改善美國的教育事業(yè)。
比爾仍然對新科技充滿興趣,但與前半生在生意場上生殺予奪不同,此時的他更重視科技對人類的貢獻。蓋茨投資了健康食品公司Hampton Creek,它們用植物原料制作人工雞蛋。他還支持多個項目開發(fā)新一代避孕套,希望它們能幫助阻止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傳播。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他說:“治療瘧疾遠比推動互聯(lián)網進程更重要。”
2010年,比爾和梅琳達聯(lián)手巴菲特簽署了一項“捐贈誓言”,鼓勵億萬富翁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財富給慈善事業(yè)。保羅·艾倫,拉里·埃里森,史蒂夫·凱斯和馬克·扎克伯格都簽署了誓言。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