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軟件教程 > 教程 >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來源:NASA | 時間:2015-11-03 19:59:58 | 閱讀:151 |  標簽: 國際空間站 NASA   | 分享到:

從1998年至2011年,來自5個太空機構(gòu)的15個國家組裝了國際空間站(ISS),這是人類在太空有史以來的最大建筑物。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自2000年11月2日宇航員進駐國際空間站后,15年后的今天,宇航員們?nèi)匀辉诳臻g站工作和生活,截止目前,人類已常駐國際空間站5477天。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1998年至2011年空間站的組裝。

現(xiàn)在的國際空間站,是美國的第一個載人空間站,也是人類第九個載人空間站,前八個都是由蘇聯(lián)和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運行的。作為一個跨國項目,目前它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加拿大、日本和巴西合作運行,以美國和俄羅斯為主。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00年11月2日,空間站迎來第一批進駐的三名宇航員。指揮官 William Shepherd和他的兩名宇航同事Sergei Krikalev and Yuri Gidzenko碰拳,這是他們第一次出現(xiàn)在空間站的鏡頭前。

空間站一般每半年換三個人,始終保持住六個人在里面。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從太空看到的雙子塔被撞擊的畫面。當時空間上唯一的美籍指揮官Frank Culbertson拍下了這一幕。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08年6月3日,空間站安裝來自日本的機械臂Kibo。這是國際空間站(ISS)上最大的實驗艙,Kibo在日語中的意思是“希望”。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09年5月29日,空間站首次同時迎來六名宇航員出鏡。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12年5月25日,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了SpaceX公司首次試飛的Dragon“龍飛船”。這是首個與空間站對接的商用項目。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13年11月9日,奧運火炬首次參加太空行走。俄羅斯宇航員Sergey Ryazanskiy和Oleg Kotov將火炬帶到了太空中,這是為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所完成的一次特別的行走。

圖解: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15年歷程

2014年7月18日,宇航員Reid Weisman在太空中“玩火”,他在一場Flex-2的實驗中捕捉到了一個漂浮的火球。這項發(fā)現(xiàn)可能會幫助人類創(chuàng)造出更強勁的動力引擎。

小編推薦閱讀

好特網(wǎng)發(fā)布此文僅為傳遞信息,不代表好特網(wǎng)認同期限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相關(guān)視頻攻略

更多

掃二維碼進入好特網(wǎng)手機版本!

掃二維碼進入好特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quán),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