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系統(tǒng)是一系列使得說話意思連貫的約束條件。自然語言的語法能根據(jù)不同特性來分析一個句子的結構。例如,自然語法中的名詞和動詞,它們在一個句子中屬于獨立成分,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某一種語序中)。另外,語法和語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也能解釋為什么霍布斯了打卡爾文(主動句)和卡爾文被霍布斯打了(被動句)兩者的語法結構(語序)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樣的。
另外,語法是由一系列的語法單位組成的!翱栁模粋長著金色短發(fā)的男孩,被霍布斯打了”,這個句子有幾個組成部分,其中最明顯的是,“一個金色短發(fā)的男孩”這個分句放到了卡爾文被霍布斯打這一主句中。
當emoji單獨存在時,它們主要是由與語意相關的簡單規(guī)則所約束,缺少這些更復雜的規(guī)則。例如,根據(jù)Tyler Schnoebelen的研究,人們總是能創(chuàng)造出表達同一個意義的emoji,如生日祝福:
▲圖片來自微博網(wǎng)友
這個句子的句序并沒有內部結構;即使重新安排順序,它仍然能傳達同樣的意思。這些表情符號只是靠著它們的更廣范圍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的。我們可能認為它們只是視覺上的列表:“這些都是與慶祝和生日相關的表情符號!碑斎唬斜硎且环N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但是它們并沒有像句子那樣的語法。
但如果那些順序很重要呢?萬一它們能夠描述一件事情的時間順序呢?看看這個例子,“一個女人之前參加過一場聚會,聚會上的人先喝了酒,后來拆了禮物,之后還吃了蛋糕”。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單位是通過線性時間順序相連的。一個單位“發(fā)生”在下一個單位之后。若將這個句序重新排列,這將變成一種新的順序,或者只是回到不精確但有意義的聯(lián)系中,如上面提到的生日祝福的例子。
而另一個關鍵在于如何表述動作的行為主體。Schnoebelen給出了這些例子:
在一般情況下,動作的實施者(主體)出現(xiàn)在動作之前。實際上,這種模式通常用于完整的語言和簡單的交流系統(tǒng)。例如,“世界上大多數(shù)語言都會將主語放在動詞前面”。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