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智能手機對友情、親情的稀釋和對自己邏輯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后,他們決定逃離:使用非智能手機。他們都屬于一個共同的聯(lián)盟:反智能手機聯(lián)盟。在周圍人的手機屏幕越來越大時,他們的卻越來越小;在一群彩色手機中間,他們的黑白手機尤為扎眼;在地鐵上一群低頭刷屏的人中間,他們手中的書顯得分外的沉。
他們也因此和周圍人格格不入,手中的非智能機被當成遙控器,也多次被領導暗示換一個手機。但是在另一種意義上,他們也收獲了真正重要的情感和受自己控制的時間。
盡管在時代的大潮下,他們也不得不因為工作等原因選擇和智能手機某種方式的妥協(xié)與和解。然而他們仍和它保持距離,想留一段不被“控制”的時光。
“反”的理由工作和聚會時間都被切成碎片
“在參加項目的那三個月時間,我很少上網,手機幾乎沒開,不需要看郵件,不需要刷微博、微信,不需要使用手機。只需要跟周圍的朋友聯(lián)系,只需要關注眼前的事,和身邊的風景,會感覺到返璞歸真,也開始清楚那些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情感和觀念。”
他叫魏明,豆瓣小組“反智能手機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皼]有智能手機照樣走天下,不用天天充電,只發(fā)短信打電話,我的生活也很好!”在豆瓣里打開“反智能手機聯(lián)盟”的小組,頁面上赫然掛著上面的幾行字。
談到自己2010年時參加的那個去美國小鎮(zhèn)的項目,這個26歲的陜西男生仍印象深刻。“回來后我一直很自豪地告訴我的朋友,兩個半月自己都沒碰過手機,甚至突然不知道該怎么用。”
魏明告訴法制晚報記者,“上大學的時候,自己用過一部索愛的智能手機。用完之后就覺得沒多大用處。”
“當時特別討厭智能手機的一點就是需要每天一充,感覺把人像狗拴在家里一樣。”魏明補充道。
此外,魏明討厭這種時時在線的感覺,以及由此帶來的時間的碎片化。
“我之前感覺智能手機可以讓你充分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但其實用多了,就會覺得反而是智能手機把你的時間碎片化了!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