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荷蘭的22歲創(chuàng)客Boyan Slat發(fā)起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清理海洋區(qū)域中的塑料垃圾,他的清理目標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太平洋垃圾帶。
雖然該計劃正面臨著一些重大的改變,他表示首次清理部署的執(zhí)行日期將比預期更早——不用等到2020年末,該清理行動在12個月后就會開始,目前部分工作已經展開。
Slat的非盈利性海洋清理計劃是嘗試通過安裝一種可以清除太平洋海域大量塑料垃圾的系統(tǒng)。經設計,該系統(tǒng)將會漂浮于海面,收集來自全世界的污染物并撈出海水上層的塑料垃圾。
Slat原先的設計是在海床4.5千米(2.8英里)以下設置一個巨大的塑料收集陷阱——該計劃引發(fā)了科學家的擔憂,并備受爭議。
現(xiàn)在,Slat表示團隊計劃用水下“錨”排成小型陣列,這些錨能在海面之下600米左右的地方漂流。理論上,這些錨會使塑料收集系統(tǒng)保持在原位,從而更有效地收集垃圾。
該團隊在5月11日的最新發(fā)布會上展示了這些裝置。Slat說:“這些系統(tǒng)會自動漂浮或游向塑料所在地。在此之前,我們十年里只能清除42%的垃圾帶,現(xiàn)在我們用五年的時間就能清理50%的垃圾帶!
另外,他表示新系統(tǒng)的模型展示出更高的效率,但尚未有真正的海上測試成果來證實這些言論。
海洋清理的電腦效果圖。圖片來源: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垃圾漩渦
該海洋計劃的目的是解決一個嚴重而棘手的問題。來自全球的塑料垃圾流向海洋,隨著時間流逝,洋流把它們送到海洋的五大區(qū)域——環(huán)流區(qū),它是海洋殘骸的天然聚集地。
這些“垃圾帶”倒不是堆在一起像小島一樣。駛過這些海域的人們都說看不見海中有很多垃圾,但那些又惡心又危險的垃圾的確就在那里。像海龜、海豹等動物吃了它們就會中毒。如果塑料垃圾分解成小粒子,微型塑料殘骸最終會出現(xiàn)在魚體內并進入我們的食物鏈。
當Slat首次提出用一個65英里(104千米)長的V型漂浮陣列去收集海面漂浮的塑料并把塑料過濾到一個收集點時,這個點子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然而,許多海洋科學家卻對這個未經實踐的、創(chuàng)造“史上最大的海面結構”的計劃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