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探索發(fā)現(xiàn) > NASA欲耗資12.5億美元深空“摘星”
軟著陸技術是“摘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3月25日,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項捕獲小行星行動的具體方案。同時,美國航天局還宣稱,捕獲小行星任務將為人類最終在2035年前后登陸火星提供可信的技術支持。這個捕獲小行星計劃是如何運作的?它將給人類登陸火星提供怎樣的技術支持?它是否像美國航天局說得那么靠譜?
方案:無人太空船太空取石
美國航天局公布的捕星方案名為“小行星重定向任務”,耗資12.5億美元。簡單來說,這項任務就是用太空船從一顆選定的小行星表面采集巖石,然后將它送到繞月軌道,供宇航員采樣研究。
美國航天局將于2019年決定目標小行星,并于2020年12月發(fā)射太陽能無人太空船。抵達選定的小行星后,太空船將圍繞“獵物”飛行約一年時間,用機械臂采集一塊直徑最大為4米的巖石,再將它推入到穩(wěn)定的繞月軌道。到2025年,兩名宇航員將乘坐“獵戶座”太空船研究這塊巖石。
根據(jù)美國航天局公布的信息,目前已有3顆小行星成為候選目標,伊特克瓦星(Itokawa)、神廟星(Bennu)以及2008EV5星。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小行星是“2008EV5”,這顆小行星1300英尺(約400米)寬,發(fā)現(xiàn)于2008年。
美國航天局認為,這顆行星的大小、形狀較為合適作為目標行星,且在它的表面更有可能具有適合捕捉的巖石。
事實上,美國航天局此次宣布的捕星方案,在2013年就曾作為方案B被提出過。在此之前,美國航天局提出的方案A是這樣的:用一個巨大的網(wǎng)格包裹住整顆小行星,再把這個巨大的包裹送往地球。
方案A被宣布后,大批科學家提出質(zhì)疑。首先,要選出一個大小、重量、環(huán)境條件都合適的小行星極為困難;其次,處于自轉中的小行星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很容易失去控制?紤]到這些難題,在宣布方案A數(shù)月后,美國航天局又提出了方案B。
美國航天局副局長羅伯特·萊特福特介紹說,此次被選中的方案B大約需要比方案A多花費1億美元。但萊特福特表示,考慮到方案B能夠驗證更多項去往火星所需要的技術,方案B最終被選中了。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