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施大姐的手機號莫名其妙被停了機,一開始她以為是手機欠費,但往手機卡里充了幾百塊錢之后,手機依舊處于停機狀態(tài)。
“我去移動營業(yè)廳問,他們卻說,機主要求停止使用這個號碼!笔┐蠼惴Q。
原來,施大姐的手機號被實名登記在了一個名為張某某的男子名下。而張先生日前無意間查詢發(fā)現,自己名下有一個從未見過的手機號,謹慎起見,張先生去營業(yè)廳辦理了終止該手機號的業(yè)務。
對于施大姐這種情況,廣東省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陳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如果一個人的手機號被他人實名認證了,因此停機造成的損失,應當由電信服務提供者承擔賠償責任。
“這一次實名制也給大家提個醒,讓大家都去查一查,自己名下還有無其他號碼。”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說,如果名下的手機號碼及身份證被人利用,用以從事違法活動,如刑事犯罪、毒品交易等,公安機關追查無法查到違法者本人,而是查到手機實名登記的這個人。
C、買到“二手”手機卡
近日,陳小姐在營業(yè)廳實名開通了一張手機卡,但隨后她發(fā)現,她可以了解到這個號碼的前一個使用者的各種信息,包括在哪個銀行有房貸、月供多少,每月的水電費多少等,這讓她感到非常困擾,“不想定期收到信息,想找銀行解綁,但是不知道要怎么辦”。
朋友給她出了一個辦法,去營業(yè)廳開一份證明,說明自己是現在手機號的實名使用者,讓銀行方面解除綁定相關的信息。對此,移動營業(yè)廳的工作人員表示,移動并沒有“開證明”業(yè)務,不過陳小姐可以持開戶時實名登記的底單去銀行咨詢,至于銀行能不能解除綁定,這需要看銀行具體的規(guī)定。
各運營商均表示,因為資源有限,多數號段在前一個用戶停止使用之后,運營商會將前一個使用者的電信相關信息抹干凈,隔一段時間重新進入市場二次循環(huán)。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認為,號碼進入二次市場流通時,銷售商,網絡、電信服務提供者在出售前有義務對號碼上信息進行檢測。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