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紅米用戶說,雖然紅米也湊合著能用,但周圍的人都用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的旗艦機,感覺用紅米有失身份。很多時候,別人玩手機的時候,他都不好意思把紅米手機拿出來,F(xiàn)實就是這樣,有些時候,一個人必須向現(xiàn)實靠近和妥協(xié)。這位用戶說,他最近花6000多元預定了一款iPhone 6s Plus。
其次,低端機讓小米自殘。看過金庸武俠小說就知道,練葵花寶典要先自宮。但自宮何嘗不是自殘?小米大量推低端手機,其實也是自殘行為。
手機價格越低越受歡迎嗎?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在街上買東西時,往往會選擇價格稍高一點的,有時候就是為了自己心理踏實一些。其實,這不僅是面子問題,也有對低價東西的不信任。品牌是能產生溢價,小米長期把手機當白菜賣,矮化了品牌形象。
低端手機在設計、性能、質量上,都難有保障,這是人們對低端機的普遍看法。中興、酷派、聯(lián)想,都曾在低端機上摔倒過,導致品牌形象逐漸低端化,消費者避而遠之。華為就吸取了這種教訓,逐漸放棄低端機,往中高端市場發(fā)展。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就曾不點名批評了“價格屠夫”的打法,認為低端機必定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最后把名聲搞臭。
再次,過度消費帶來的后遺癥。早期,小米玩饑渴營銷,讓用戶積累了不少怨氣。今天,那些用戶對小米心生反感。另外,小米早期的火爆,與過度的文化洗腦不無關系。但小米手機真有那么神奇嗎?用了就知道,安卓手機大同小異。
竊以為,小米如果不在工藝上和品牌內涵上下工夫,將會走入死胡同。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