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充電站多由政府出資建設完成,在很長時間內電動汽車車主都將享受到“惠民”福利。早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時候,北京和上海就已經(jīng)在興建充電站,推廣電動公交和電動出租。而直到今天,北京的這些充電站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車輛利用率不足。上海每輛公交車的分擔成本達到了23萬每年,投資成本難以回收。不排除地方政府把推廣電動汽車當做形象工程,電動公交和電動出租車在8萬多電動汽車里占了多大的比例。
從另一方面來講,傳統(tǒng)汽車的能源一直被國企所控制,布局充電服務的諸多公司中不排除國企背景的出現(xiàn)。再加上電動汽車分散相對零散,增大了全國性布局的難度,可以預見,在不久之后電動汽車的服務市場將出現(xiàn)很大的變動,甚至會重新洗牌。
而把話題再回到電動汽車本身,如果不考慮補貼等因素,電動汽車還有什么吸引力,又有著怎么樣的現(xiàn)狀。
懸在電動汽車頭上的三把利劍
首先,制約因素如何突破。最大的制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前面所說的充電站問題,特斯拉在入華之處就表示將在國內建充電站,事實上也有所行動,但主要仍是政府投入。而第二個問題就是電池和續(xù)航問題,這也是在充電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特斯拉最新款的續(xù)航已突破400公里,國內包括比亞迪、北汽、德瑞博、道爵、啟辰等廠商的續(xù)航300公里以下,有些甚至低于150公里。究其原因還在于電池技術上,舉個例子來說,特斯拉采用了索尼產的鎳鈷鋁電池,比亞迪擁有自產的磷酸鐵錳鋁電池,而后者較前者最大的優(yōu)點便是國內原材料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紤]的成本和性能,電池技術將成為電動汽車高低上下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次,競爭優(yōu)勢微弱。這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傳統(tǒng)汽車有過百年的歷史,從發(fā)動機、底盤以及結構設計等,電動汽車都有些很大的劣勢,雖然寶馬、奔馳等也推出了電動汽車,但目前仍不屬于核心業(yè)務。雖然電機電控技術不少玩家拿出了不錯的可行方案,但仍未成為核心的競爭力。而在價格上,電動汽車的優(yōu)勢在于巨額的補貼,不過卻也面臨著另一個競爭者,那就是混合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在補貼力度上和純電動汽車并無太大差距。雖然混合動力只是傳統(tǒng)汽車邁向電動汽車的過渡產品,卻是電動汽車廠商不可忽視的競爭者。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