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發(fā)育不完全的海馬體使我們喪失長期記憶的能力,還是這種能力壓根沒有形成?童年發(fā)生的事情往往能夠持續(xù)在我們成年后影響我們的行為,一些心理學家因此認為,即便我們忘記了一些事情,它們也一定還徘徊在記憶的深處!斑@些記憶或許留存在某些無法接觸的地方,但是這點很難通過實踐證明,”費根說。
我們應該非常謹慎的處理這些記憶,因為這些回憶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甚至從未發(fā)生過。
在加州爾灣市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Elizabeth Loftus)一直致力于研究這個現象!叭藗兛梢越邮芤恍┙ㄗh并開始想象,最后變成了回憶,”她說。
想象的事件洛夫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因此知道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當她只有16歲的時候,她媽媽在游泳池里淹死了。幾年后,一個親戚跟她說她發(fā)現了這具尸體。記憶如潮水般洶涌而來,而直到一周后這個親戚才打來電話說是她搞錯了,并不是她本人發(fā)現的尸體,而是另有別人。
當然,沒有人愿意被別人說自己的記憶力是假的。而要說服那些質疑的聲音,洛夫需要掌握確切的證據。早在20世紀80年代,她招募志愿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并親自把一些記憶植入到這些志愿者腦中。
洛夫精心設計了一個謊言,說他們去商場時走失了,之后得到一位慈祥的老婦人相助并最后團聚的故事。為了使細節(jié)更加可信,她還把志愿者的家庭成員也編了進去。“我們基本上對參與者說,我們和你的母親進行了交談,你母親告訴了我們一些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薄敖种恢驹刚呦嘈帕诉@個說法,而其中的一些還繪聲繪色的回憶了這個時間”。事實上,我們往往更容易相信我們的想象中的記憶而不是實際發(fā)生的情況。
即使你的記憶是基于真實的事件,他們有可能因事后的回憶而被改變和扭曲,比如成為了通過對話植入的記憶而不是親歷的事件回憶。比如你曾經認為可以通過洗不掉的顏色筆把你的妹妹變成斑馬這樣有趣的事情,是你在家庭視頻里看到的情況。而記憶中你媽媽給你做的美味的第三個生日蛋糕,則是你的哥哥告訴你的。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