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車目前位于“夏普山”較低的斜坡上。由于這里遍地砂巖,因此也被稱為“史蒂姆森單元”。幾天前,“好奇”號在此拍攝了兩張遠景照片,拍攝對象是夏普山上更高的區(qū)域。距離火星車約2英里(約合3.2公里)的山脊中,到處都是赤鐵礦,再遠一點的地方是富含粘土礦、起伏不平的平原,以及充滿硫酸鹽礦物質且高低不平的山丘。夏普山巖層中變化多端的礦物質表明,在火星早期環(huán)境變化很大。淺色懸崖則表明,這些巖石形成于干燥時期,如今風蝕嚴重。科學家指出:“比這些照片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人認為‘好奇’號火星車終將有一天駛過這片較低的山脈。如今我們能做的就是發(fā)回一張明信片,展望一下它未來的旅程。”
美國宇航局表示,盡管火星登陸或許在20年后的未來才能實現,但是許多在雷德利-斯科特執(zhí)導的影片中出現的高科技現已在研發(fā)當中。馬特-達蒙在談及太空探索時稱:“我們正在慢慢實現電影里放映的場景。如果能吸引大量關注,并籌集到大量資金,我們就有可能很快實現這些,它們將成為我們下一代的生活場景。”在電影中,盡管瓦特尼在撤離行動中幸存下來,但是他面臨著離家1.4億英里(約合2.24億公里)的困境,還要利用僅夠支撐4星期的有限供給物,在不適合居住的火星上生活4年等待救援。瓦特尼想出一個方案,他將研究站改造成一塊地,在地里種植食物,如利用馬鈴薯的嫩芽制作感恩節(jié)大餐。如今,美國宇航局正在制定類似計劃,不過用到的食材是萵苣。上周,宇航員開創(chuàng)了一個歷史性記錄,他們吃下了在國際空間站首次培育的新鮮萵苣。美國宇航局研制一套植物實驗系統(tǒng),于7月份種植了一些萵苣,命名為Veg-01。除了食物,火星上的宇航員還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供水系統(tǒng)。在影片中,Ares 3任務組成員使用的是水堆取料機,而瓦特尼必須獨出心裁,找到獨特的取水方式。美國宇航局表示,在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同樣不能浪費一滴水,他們利用“環(huán)境控制與生命支持系統(tǒng)”回收所有的水資源:尿液、洗手水、口腔清潔用水等等。通過水回收系統(tǒng),宇航員可以回收過濾水,以備下次使用。然而在影片中,瓦特尼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居住艙內,這是他遠離家園的家。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為了勝任長期的深空任務,必須在人類探索研究模擬項目中進行訓練。人類探索研究模擬項目是一個齊備環(huán)境,它模擬深空棲息地,配備有生活區(qū)、工作區(qū)、衛(wèi)生區(qū),以及模擬氣密室。水、食物和居所都是生活必需品,缺一不可,此外氧氣也是另一個生存必需品。影片中,瓦特尼為了生存,無論到哪都帶著他的氧氣供給物,這要求他不得不制造氧氣。在居住艙中,他使用氧氣發(fā)生器,將“火星上升飛行器”燃油發(fā)生器產生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在國際空間站里,宇航員配備有氧氣發(fā)生系統(tǒng),可將宇宙飛船中的大氣再加工,通過電解水分子制造氧氣。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