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內容社交的機會比我們想象得要大得多。在echo,我們通過彈幕互動來讓用戶聽歌的時候有內容可讀,于是用戶喜歡看著屏幕聽歌。用戶看屏幕使用app的時長一天長達12分鐘,而其他音樂產品平均也就5、6分鐘,我們是他們的一倍。用戶超高的觀看時長,讓彈幕社交成為可能。接近70%的用戶都發(fā)過彈幕。并且其中有40%會關注通過音樂發(fā)現(xiàn)的人,再成為他們的粉絲或者朋友。通過UGC內容建立聯(lián)系的粘性和認可度是極高的,因為產生好內容本身有很高的門檻,這已經是一層自然的信任背書了。
因此,這種社交關系再轉化成付費或者導流,效果是極其好的。我們從echo的音樂社交潛力看到了巨大的內容社交的機會,這或許是繼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之后,社交的下一個大方向。
從以上echo用戶行為總結的三點:高付費意愿與能力、喜愛國際化內容、可進行內容社交。這幾乎可以代表中國一二線城市90后00后的內容消費新趨勢。為什么我們有底氣這么說?中國的90后00后加起來只有四億人,而一二線城市的90后00后不到8000萬。這8000萬人echo回聲至少占了其中的10%,足以提供一個精準的采樣數據。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年輕人對文化內容,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消費觀與消費能力。這將在未來5年,帶來一場屬于內容的變革。而變革的三個必備條件就是:付費意愿強、內容多元全球化、內容可社交。
對文化產業(yè)的爆發(fā)有如此強大的信息,是因為我在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非常堅信:文化產業(yè)一定會很快迎來一個巨大的爆發(fā)期。而今年,2015年,我相信就是文化產業(yè)革命開始的第一個元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們文化產業(yè)在今年強勁的數據和風頭,尤其是在影視行業(yè):中國電影產業(yè)2015年票房到目前為止已破300億,比去年同期增長48.5%,暑期檔更是出現(xiàn)了被稱為國產動畫崛起驕傲的《大圣歸來》,純粹用口碑反超低排片贏得接近10億票房的神話。網劇里愛奇藝的《盜墓筆記》也是創(chuàng)造了網劇的會員付費巔峰:開通會員觀看全集當日,新增會員請求就高達260多萬次。而我們的文化類創(chuàng)業(yè)項目、原創(chuàng)內容也越來越多。所有人都在感嘆文化內容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