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當設計師們借鑒iPhone的眾多設計元素的時候,是否曾仔細思考過,“這種元素在我的產品中是不是孤立的?”“我模仿過來的東西能否和我的產品中諸多節(jié)點形成內在的統(tǒng)一邏輯?”甚至“為什么蘋果是這樣設計的,而不是那樣設計的?”只有在這些思考和追問中找到答案,你的模仿才能轉化為原創(chuàng)。是不是設計師就不能模仿?肯定不是,喬布斯還曾說過,“糟糕的藝術家只會抄襲,而優(yōu)秀的藝術家卻會偷竊”,這句話本身并非沒有道理:抄襲的東西一眼就會被看出來是別人的,而偷竊過來的,你不說,別人怎么知道?所以設計師在借鑒別人的創(chuàng)作元素時,一定要想清楚這些東西的本質是什么。谷歌設計業(yè)務的副總裁Matias Duarte(馬蒂亞斯·杜瓦迪)說道,Material Design的設計原理產生于一個偏執(zhí)的追問:“軟件是用什么構成的?”這讓他想到了讓卡片式的交互界面遵循物質世界物理屬性的創(chuàng)意,也就是“材料”的隱喻。
微軟Windows Phone 7和Win8掀起了扁平化風潮,谷歌蘋果的速度跟進無疑大大加速了這個扁平化潮流的進程,Material Design的“扁平化”確實做到了與眾不同,讓人眼前大亮。
需要提醒的是,你不能將Material Design歸為“經由iOS演變產生的原創(chuàng)”,這和“HTC One A9長得很像iPhone6s”,“MIUI和iOS很相像”完全是兩碼事,因為Material Design基于的設計理念和iOS完全不同,而HTC就不提了,MIUI則是連操作邏輯都和iOS詭譎相似,難怪當年Jony Ive都坐不住了:
“恕我直言,我看到MIUI首先想到的不是‘致敬’,而是直接的剽竊!”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