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汽車越來越智能化和聯網化,智能導航、自動駕駛、遠程控制等一系列新型操控方式正在趨于成熟,汽車成了名副其實的“輪子上的電腦”。但隨之而來的是“汽車黑客”這個群體的數量增長,原因是任何技術都存在漏洞,而汽車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不過,在這個群體中有大量的“白帽”黑客,我們在保護智能系統安全的同時,國內外一些汽車廠商也邀請黑客為汽車安全進行“把關”。汽車黑客,可毀車也可救車,以下是鈦媒體記者宋長樂的報道:
3個月前,美國著名黑客查理•米勒和克里斯•瓦拉塞克利用車載信息服務系統“UConnect”成功從十英里以外入侵了一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吉普切諾基,導致汽車行駛途中失靈,翻到了溝里。
這一事件意味著正式將黑客的威脅帶入到生命層面。在此之后,克萊斯勒公司宣布召回約140萬輛存在軟件漏洞的汽車,這也是首例汽車制造商因為黑客風險而召回汽車的事件。
事實上,由于汽車中使用的計算和聯網系統沿襲了既有的計算和聯網架構,也繼承了這些系統天然的安全缺陷,汽車行業(yè)因此面臨著PC和互聯網領域一樣日趨惡劣的信息安全形勢,黑客攻擊、安全漏洞、汽車破解和劫持開始頻繁跟汽車關聯。尤其近兩年,就發(fā)生過多起汽車安全漏洞事件:
2014年7月,360宣布發(fā)現了特斯拉應用程序的缺陷,攻擊者利用這個漏洞,可遠程控制車輛,實現開鎖、鳴笛、閃燈、開啟天窗等操作;
2015年2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OnStar系統被曝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來遠程操控汽車;
2015年6月,烏云漏洞平臺、360補天漏洞平臺曾曝光比亞迪云服務存在嚴重安全漏洞,車輛可完全被黑客控制,緊接著比亞迪官方確認漏洞存在。
……
以上只不過是我們所知道的一部分案例。車聯網不停止演進,汽車的技術安全事故就必然再次重演。頻發(fā)的安全漏洞和黑客攻擊事件是一種警醒:汽車的信息系統安全正在直接影響汽車安全,危及公共安全、人身和財產安全。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