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四年前退役全部航天飛機以來,美國的宇航員一直在靠著俄羅斯的聯盟號(Soyuz)宇宙飛船往來地面和國際空間站,價格也夠貴:7000 萬美元一個座位。
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對美國人來說顯然不會是長久之計,今年 8 月在國會削減 NASA 預算時,NASA 負責人 Charles Bolden 就曾在《連線》雜志公開抱怨:“別讓我們老是搭俄羅斯人的便車!”
載人航天也“外包”
不過,NASA 并不打算自己造飛船,他們的意思很明確,正在研發(fā)中的獵戶座號(Orion)新一代宇宙飛船是給深空探索用的。至于把宇航員送到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這件事,NASA計劃完全“外包”給商業(yè)公司來做。
▲波音的星際線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概念圖,圖片來自:NASA
上周,NASA 宣布將給波音公司第二份載人航天飛行發(fā)射的訂單;至此,NASA已經向商業(yè)公司預定了三次載人發(fā)射:
• 今年5月NASA向波音還在研發(fā)中的“星際線”(Starliner)飛船預定了第一份合同;
• 上個月 SpaceX公司的“龍”(Dragon)飛船也拿到一張 NASA的載人發(fā)射訂單,當然用的是正在改進的載人版“龍”飛船。
這些訂單的具體發(fā)射日期還沒定,而且飛船正在研發(fā)、改進過程中,因此價格暫時沒法估測。
▲SpaceX下一代載人“龍”飛船,圖片來自:SpaceX
不過,根據 NASA 的計劃,最早 2017 年下半年,美國宇航員就將重新乘坐美國制造的飛船前往太空。
而根據 NASA 的商業(yè)載人項目(Commercial Crew Program),他們將在兩三年內預定至少四架次的載人飛船“航班”,因此 NASA 手中至少還有一份發(fā)射訂單還沒確定下家,但 NASA的手頭顯然并不缺選項。
NASA在靠哪些公司重返太空?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