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與獨處、寂寞大不相同
所謂的“孤獨者”到底孤獨到什么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感知程度不一樣,如何評定孤獨感高低?張曉慶介紹道,心理學上通過UCLA 孤獨量表來測定,全量表共有20個條目,包括每天獨處的時間、獨自進晚餐的次數(shù)、獨自過周末的次數(shù)等。每個條目有4級頻度評分:4分=一直有此感,l分=從未有此感覺,中間逐級遞減。測評的得分越高,孤獨程度越高。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會有獨處的時間,但要注意的是,獨處不代表孤獨。甚至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只要社交一直持續(xù),獨處就不算成立。從性質來看,獨處是一種空間感,而孤獨是一種心理反應;從出發(fā)點來看,獨處更多是主動的選擇,而孤獨傾向被動、被孤立感,極有可能經(jīng)歷過努力擺脫孤獨感但卻失敗的過程。孤獨還與長期的被拋棄感、抑郁感、空虛感、無望感、自閉感等情緒相關,這些情緒未必都是在獨處的時候產(chǎn)生的。”張曉慶指出,如果是被動的獨處,比如背井離鄉(xiāng)去到一個不適應的新環(huán)境,因為語言不通而與周圍交流困難,也有可能引發(fā)孤獨感,但這是心理上的調節(jié)問題,跟空間上的獨處已經(jīng)沒太大關聯(lián)。
蔣勛在《孤獨六講》中寫過,寂寞會發(fā)慌,孤獨則是飽滿的。對此,張曉慶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孤’和‘獨’其實都表達了一種個體單獨存在的狀態(tài),當情感投射不缺失對象時,孤獨當然可以是非常圓滿的體驗! 比如面對汪洋大海或登山至頂峰,很多人會產(chǎn)生一種“振衣千仞岡”的感覺,只想張開雙臂,不被任何事情打擾——此時你的注意力在壯闊的景色上,情感投射落到了實處;如果你看膩了風景,卻還是要保持姿態(tài),厭煩感甚至孤獨感很快會隨之而來。
“當然,UCLA 孤獨量表本身就是針對社交而設計的,所以,孤獨感可以說是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無法融入、溝通不暢而產(chǎn)生的心理上的失落情緒,它跟無所事事的寂寞和空間上的獨處并不一樣!睆垥詰c說。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