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中”。這是開封話、河南話常用于作肯定性質(zhì)的形容詞,表示“行、好、美、成、能、可以”等,而現(xiàn)今推行的普通話里基本不用這種表示語,“中”字的肯定含義成了開封話、河南話的獨特代表。“文革”前就十分繁榮的豫劇現(xiàn)代戲影響很大,唱遍全國,演員的唱白更給“中”字涂上了戲曲的鄉(xiāng)土色彩,久而久之,在耍嘴皮的角們口里,“中”便成了他們拿河南人開涮的專用字眼。每逢聞此,筆者常有一種被取笑的感覺,不知各位同鄉(xiāng)是否多少也有點同感,興許卑人是過分自卑吧。一次偶然機會,讀了張啟煥先生的論文《略論汴洛語音的歷史地位》,讀后倍感振奮。原來開封話、河南話里“中”的用法,不僅“跟元曲完全一致”,而且還可追溯到宋、唐以至更早的兩漢和先秦。張啟煥先生廣征博引的例證,分別取自《戰(zhàn)國策·齊策二》、《論語·子路》、《史記·外戚世家》等。典型的例證告訴我們,原來開封話、河南話“中”字的這個用法,源自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并不是近代開封人、河南人的發(fā)明。只不過代代相傳,為開封話、河南話所繼承。相信正派的角們?nèi)缬行易x了張啟煥先生的論文,一定會肅然起敬,今后口里的“中”字,將會給人一種昂首挺胸的自豪感。不知不為錯,知道了,誰還會拿老祖宗的言語當兒戲呢?
“日頭”和“茅司”
開封話既有繼承也在吐故納新
天下的方言是四方音異、八面言殊,真可謂聲韻蜂出、各有土風。開封話當然也自有其粗獷土俗的一面。方言之間的差異分詞匯和語音兩類。現(xiàn)今開封話在詞匯方面所具有的不同,要不是語言長久傳承中的變化,要不是繼承保留了古語的詞匯,總之是地域文化所致,盡顯中原文明的文脈與特色。
今天“老開封”口中一個很獨特的詞——“蟲蟻”,就是一個典型的古語詞匯,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中基本都不使用了。蟲蟻指的是兩類東西,一類是八哥、鸚鵡、百靈等人工喂養(yǎng)的鳥類,一類是蛐蛐兒(蟋蟀)、蚰子(蟈蟈)等人工喂養(yǎng)的蟲類,二者共同之處都是人之玩物,而且歷史久遠、影響甚廣。其品種、其喂養(yǎng)、其玩法、其打斗等皆很講究,極富情趣,頗具文化!稏|京夢華錄》卷之三中就有“買蟲蟻”、卷之五中有“弄蟲蟻”之說。開封自古以來就是玩物之地,休閑之城,北宋時期又是京華之地,養(yǎng)鳥玩蟲之風更盛。“蟲蟻”這個獨特的古語詞在開封話中未被淘汰一直保留下來,實在是愛好使然、耐人尋味。開封話把蝙蝠稱為“燕(檐)面蝴兒”、把蟬稱為“馬脊尿(鳥)兒”,細琢磨起來,也都頗有意味。
小編推薦閱讀本站所有軟件,都由網(wǎng)友上傳,如有侵犯你的版權(quán),請發(fā)郵件[email protected]
湘ICP備2022002427號-10 湘公網(wǎng)安備:43070202000427號© 2013~2025 haote.com 好特網(wǎng)